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,眼睛的困惑有两种,也来自两种起因,不是因为走出光明,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,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,都是如此。记得这件事的人,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、虚弱的眼神,他们不会任意嘲笑,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的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的生命走出来,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;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,因为过多的光芒而目眩。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与心境是快乐的,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。或是,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,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。
——柏拉图《理想国》
📘 基本信息
📒 阅读思考
查理是一个人智力障碍者,由于他低下的智力他遭到了父母的抛弃、朋友的作弄和自己内心的煎熬。从母亲执着想让查理变聪明始,这个念头便深深的种在了查理的心中。
变聪明的念头触始查理奋然学习,这也使他得到这次机会——变聪明的手术。查理通过这次手术,智识越来越高,从开始的智力低下,到和同普通人相同,最后变成了超越很多人的天才。就像在他之前的试验品小白鼠——阿尔吉侬一样。
智力的提高并不会带来道德的提高,更不会改变人性。它只会带来对当前身处之境更准确的判断,那些“朋友的笑”不过是嘲讽的笑,父母的“爱”或许也不长久。当以为聪明之后带来的是阳光,结果是内心更多的挣扎。
“我猜我那时候一定很笨,因为我竟然会相信别人说的话,我不该相信海米或任何人的”。
“我变聪明了,我会了解我心中的所有话语吗?”
通往幸福的路,没有随着智识的到来而到来,过来敲门的是,智力的退化。
"我本可以忍受黑暗,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。"
当查理收到了命运的审批,当倒计时开始,他开始直面知己的内心,他见到了自己的父母、自己的妹妹,对自己喜欢的人表达了爱意,甚至他为自己找到归宿——一家收容所。当然,经历过黑暗之后的查理,想要把光明带给更多的人,他开始了他的研究,想要通过他自己的经历,研究出一套可以真正将人变聪明的方法。但他没有成功,或者只成功了一小半,他排除了自己的这个错误选项。科学的成功,或许只是一遍一遍的试错,就像人生一样。
那么最后查理得到了什么?
我读完之后,给我的感觉是他得到了自己。他自己内心的善,不管是白痴的查理,还是聪明的查理,都存在;他得到了认同,他直面内心的黑暗和人性的复制,我也想说一句:“查理,有种”。
查理的一生,可以映射到人的一生:从小时候的出入世界的跌跌撞撞、成人之后的智力顶峰、老年之后的痴呆和无能。最近经常听到父亲的感叹,说“老了,现在什么也干不动了”。我想着老了就退休,好好享受生活吧。但其中的无奈或许只有到那个年纪才能知道,见过的光明的人,重新回到黑暗之中,到底要付出多少代价呢?或许我能帮忙减少一点......
查理的一生,可以映射到人类的历史:刚开始的茹毛饮血、到使用火种和语言、最后到现在理性的大厦,中间发生的很快,就想查理一样,在智慧的提高后,人们的人性是否也有提高呢?我们比之几千、几万年前的我们,人类的灵魂真的丰富了吗?不可否认理性带来的好处,在这个飞速旋转的世界,我们自己的内心真的有好好安置吗?或许这不是理性可以回答的......